找到相关内容43793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百六十行,行行皆可废

      孟子曰: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放心就是妄念,求其放心就是除妄显真。只有这条路是学问之道,其他的都不是,都只算是歧途。什么是正法?向内求就是正法。什么是末法?向外求就是末法。中国有句谚语叫做:三百六十行,行行状元。表面上这是社会繁荣的表现,但实际上这正是大道沦丧的现象。我要说:三百六十行,行行皆可废。   最早的时候只有农业,再后来就是农工商三大块,如今则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了,...

    黄泰

    |离心|在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0141018757.html
  • 修行人不可修人天福

    烦恼为众苦之因,是集谛。上二为世间因果。戒定慧等道品,对治贪嗔痴等烦恼,为道谛,是出世因;灭尽世间生死,为灭谛,是出世果。知苦、断集、慕灭、修道,能三界,证阿罗汉);天以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法为界;人...

    佚名

    |离心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811034459.html
  • 生死一线间

    了。但是明天一早我就会回去,因为我看不在这里可以学到什么。事实上,我要是从你这里学到任何事情的话,那我这一生就枉费了!我可不是来这里看美女和饮酒作乐的”   贾那克依然保持微笑,他说:“你可以明天...

    佚名

    |离心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2118286918.html
  • 做一个脱离现实的人

    我们的妄心变现出来的,因为我们的妄心里面有太多的污浊,所以就变现了眼前的五浊恶世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幻的,与梦境没有丝毫的差别。你若是把精力消耗在追逐世间的功名利禄上,这与追求梦中的东西是没有任何...

    黄泰

    |离心|在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4263718896.html
  • 菩提心发起因缘—认识菩提心(6)

    都是修习慈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。有时,别人向我们求法或求助,我们可能脱口而就是“没有时间”。为什么我们更习惯拒绝而不是为他人提供帮助?正是因为我们对于众生的痛苦不能感同身受。甚至,我们还会给自己...,需要两块木头持续摩擦,才能碰撞慈悲和智慧的火花。   修学佛法,最高成就正是菩提心的成就、慈悲的成就。如果说只修一法就能使我们成佛,那一定非慈悲莫属。正如《华严经》所说:“虚空尚可量,菩提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0540733810.html
  • 罗状元醒世诗话

    为辞,而跑走了。 衣食无亏便好休 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不享千年富 韩信空成十大谋花落三春莺怨恨 菊开九月雁悲愁山林幽静多清乐 何必荣封万户侯   他已经离开了虚浮的俗缘,断绝了一切的系累,了家乡...消息报慰丈夫,只因去向不明,无法投报,可是洪先听接了一切,舍不得回乡一次,及至状元府,站在门前,不愿进去,仆人以为和尚化缘,入禀夫人,告贫僧云:『夫人慈悲,施米一斗』,他不受,求见主人,仆认和尚贪心...

    罗洪先

    |离心|格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200265400.html
  • 菩提心的种类—认识菩提心(5)

    乃至菩提,于其中间于无上正等广大菩提而为发心。诸未度有情为令得度,诸未解脱为令解脱,诸未苦为令苦,诸未遍入涅槃为令遍入涅槃。”如是三说。   受持菩提心之后,为令已发之愿心恒不退转,应昼夜各念诵...由玄奘三藏单独译,在佛教界广泛流传。   《瑜伽菩萨戒》的内容,可分为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三大部分。摄律仪戒,是菩萨所受的七众别解脱律仪,偏向于止恶,止一切恶,无恶不止。摄善法戒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7111333809.html
  • 火宅的故事

    他们立刻屋。尽管父亲心痛怜爱,善言比喻,谆谆诱导,而子女们仍然沉溺于娱乐嬉戏,既不相信也不接受,毫不惊慌,毫不恐惧,一点出来的意思也没有,全不知什么是,什么是火烧房屋,什么是灾难损失,只是四处奔跑嬉戏...

    佚名

    |无常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219592535.html
  • 得失大其心

    现形影,镜中亦无物。当知人面不来入镜中,镜亦不往入人面。如此委曲,知镜之与面,从本以来不不入,不去不来,即是如来之义。如此细分判,眼中与镜中,本来常空寂,镜照眼照同,是故将为比。鼻舌诸根等,其义亦复然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离心|六度|忍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2395420814.html
  • 不留心死亡的损失[嘉华仁波切]

      觉知到自己将死是有益处的。为什么?如果不能觉知死亡,将无法全心留神于修行,只会无谓地浪费生命,无法确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会令痛苦永续,而哪些能带来快乐。   如果不能全心注意到自己也许很快...

    嘉华仁波切

    无常|死亡|离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724411938.html